北京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杨大钧先生珍藏有一面传世火不思精品:通体用硬木制成,全长80厘米、腹宽10.8厘米,共鸣箱蒙以蟒皮,上方嵌有骨花和螺钿花纹,琴首平顶,正面镶嵌螺钿梅花,弦槽后开,左侧横置四个瓜棱形琴轸,琴颈细长,共鸣箱背部雕刻有精美纹饰,此琴约为清代初期制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马头琴是什么意思,火不思一词为土耳其共和国语qobuz的音译,约于唐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又名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和“胡拨四”等(均为蒙语音译,即琴的意思),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是什么。
赞美马头琴的词语有:1.如鸣佩环2.抑扬顿挫3.扣人心弦4.清新自然5.委婉连绵6.高荡起伏7.婉转8.清越9.悠扬10.流畅马头琴,读音:马头琴释义: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马头装饰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马皮蒙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造句:1.祖国是马头琴中流淌的清澈;祖国是热瓦甫上迸发的炽热;祖国是酥油茶里溢出的温馨;祖国是海外游子跳动的脉搏。2.奔腾的长江翻卷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着深情的马头琴声。华夏儿女向祖国母亲致意3.马头琴是天底下最美的乐器,它有着低回婉转的旋律
火不思: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流传于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火不思一词为土耳其共和国语qobuz的音译,约于唐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又名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和“胡拨四”等(均为蒙语音译,即琴的意思)。民间称其为胡不儿或浑不似。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甘肃省北部等地。四弦、长柄、无品、音箱梨形,明代时民间相当盛行。北京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杨大钧先生珍藏有一面传世火不思精品:通体用硬木制成,全长80厘米、腹宽10.8厘米,共鸣箱蒙以蟒皮,上方嵌有骨花和螺钿花纹,琴首平顶,正面镶嵌螺钿梅花,弦槽后开,左侧横置四个瓜棱形琴轸,琴颈细长,共鸣箱背部雕刻有精美纹饰,此琴约为清代初期制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3、蒙古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是什么?当然是马头琴了。马头琴,蒙古语称之为“绰尔”,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其木质琴身约长一米,琴弓与梯形共鸣箱分离,两根琴弦分别由数十根马尾制成。2009年4月,蒙古族马头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头琴是来源于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马头琴是一种具有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形状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是蒙古人民特别喜爱的一种乐器,由于马头琴曾经被流传到很多不同的地方,它的称呼,形状,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马头琴的历史也很悠久,从唐宋时期就演变到如今,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而且也被其它民间艺人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