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由于西行途中常受风寒,以及连年译经的劳累,健康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于公元664年二月初五圆寂,享年六十三岁玄奘西渡去了哪,他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新疆,玄奘和尚要去取印度的梵文原经回来后亲自翻译,尽量保留佛学中的原装思想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多少个国家。
玄奘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途中经兰州到凉州,继昼伏夜行,至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今新疆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今都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到达印度
他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新疆。在南疆游历了一段时间后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阿富汗,阿富再南下进入印度境内,最后到达如来佛出生地蓝毗尼的寺庙修行。其实玄奘走的路线就是佛教初盛时印度僧人走向中国的传教路线,不过他是反向而行。玄奘要去取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佛教经过这么多地区再传入中土,由梵文译成其他文字,再由其他文字转译成汉字,其中很多内容和思想都因翻译者的水平和参悟程度不同而发生了变化。玄奘和尚要去取印度的梵文原经回来后亲自翻译,尽量保留佛学中的原装思想
3、玄奘西天取经的意义?增加天竺和大唐的友好贸易往来,促进两国发展。玄奘西行的传奇经历,不仅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还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玄奘不仅把印度文字的佛经译成汉文,把我国哲学著作《老子》译成梵文,沟通中印文化,而且还把已经失传的“大乘起信论”重译为梵文,为印度人们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玄奘在弟子的协助下,译出了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教经籍,玄奘由于西行途中常受风寒,以及连年译经的劳累,健康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于公元664年二月初五圆寂,享年六十三。